开启辅助访问

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 余氏祖塚蒙式陵园基本情况

[复制链接]
作者:admin 
版块:
铁改余宗亲网 族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8-20 19:58:35
29512
admin 发表于 2021-8-20 19: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
余氏祖塚蒙式陵园基本情况
一、墓主简介。
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余氏祖塚蒙式陵园,建于1402年,距今618年。
墓主余屏,原名奇渥温·德基,十兄妹原名以“大德”年号参考宗教典籍得名。至正年间,宰相脱脱、江南名儒吴直方倡导恢复元世祖忽必烈汉化政策时,根据情况,又改名“铁承德”,族称庚七公。据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史集》记载,“铁”是纪念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受天神托梦点化,“熔铁开山”为子孙打通发展出路,“铁”是一种坚强的精神传承,尼鲁温蒙古人每到新年都要举行相关纪念活动。
谱记余屏生于元延佑五年(l318年)戊午年,卒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享年84岁。
二、入川简史。
洪武二年(1369年),元军在陕西兵败,滞留均州的铁承德十兄妹及家人,随尼鲁温蒙古部的蜀国公纽璘后裔大理宣慰司都元帅、四川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家族的亲属,从均州沿汉水流域入川,混入元末滞留均州的大批河南、湖广、江淮难民,经渠水、嘉陵江转中江(今沱江),计划逃到云南大理永昌府。自答失八都鲁高祖太答儿蒙哥二年(1252年)入蜀以来,其家族主政四川百余年,世代担任四川行省左丞、右丞、左丞相、参知政事、平章政事等职,长期担任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大理金齿宣慰司都元帅府首长,所以熟悉地理环境。在到达泸州江阳区时,获悉云南的梁王、段氏、行省三势力发生内讧,大理金齿宣慰司都元帅府族人被排挤出走分散到川滇藏各地。于是,十兄妹商议隐姓埋名改为余氏,留七律诗一首各自分散,诗曰:本是元朝帝胄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岭桥头插柳桠。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佗。十人失散知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此诗后因与明朝开国功臣越嶲侯俞通渊家族策略联宗有改动,又在明朝仁宣年间青神庚六公孙邹祥假借江西吉安迁湖北京山余氏身份还宗时,再增添两句变成十句,庚六公奇渥温·德成(铁承烈改余垣、余德成,号乐真翁)孙余祥在参加永乐戊戌科时假借家师邹姓,改名邹祥参加科举(余氏亲戚杨慎参与编修的嘉靖《四川总志》和夹江县文管所收藏的出土文物1517年杨慎亲撰的《余母张氏墓志》玉碑有明确记载)。余祥的老师邹某某没有留下姓名,但他的儿子邹希贤被记载,邹家是铁木健为子女请的家师,自洪武二年随余氏入川,他们世代葬于余氏墓园,民国年间青神余氏未考证前误以为是盗葬。洪武二年(1369年)兄弟分手时,铁承德即改名余屏,字拱之,后自号必显、其所。沿中江支流荣溪河到荣县,然后到达现荣县于佳乡,原地名余家场隐居。洪武十二年(1379年)沿越溪河迁居到仁寿县即今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隐居。先后曾徙居于嘉定府乐山、重庆长寿等地。
三、家族简史。
大德四年(1300年),忽必烈皇后南必、真金太子王妃伯蓝也怯赤(阔阔真皇太后)相继去世。阔阔真的两个儿媳答己王妃、卜鲁罕皇后矛盾逐渐激化,形成两大政治派系。后来,卜鲁罕皇后把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派遣到怀州居住。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元成宗驾崩后,两大派系为争夺皇位继承而酿成惨案,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造成此后长达26年的皇族内讧,发生了南坡之变、两都之战和云南诸王叛乱等重大历史事件,期间换了九位皇帝。南必皇太后之孙铁木健(原名秃坚)自幼与堂兄元成宗铁穆耳家族关系甚密,自然站到了南必皇太后信任的卜鲁罕皇后一派,因为她是已故南必皇太后堂妹失怜答里先皇后嘱托之人,元成宗潜邸元妃失怜答里(至元年间病世,大约十年后于1299年追封为皇后)把儿子奇渥温·德寿和女儿益里海雅、爱牙迷失、普纳托付给了她。答己王妃是按陈孙浑都帖木儿之女,南必和失怜答里是按陈第四子纳陈后裔,失怜答里是南必的亲叔叔斡罗陈之女,她们都生长在山东济宁府任城县纳陈驸马封地,鲁王帖木儿(赐名“按答儿秃”)、蛮子台都是她们的亲叔叔。答己王妃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抚上皇位,把皇兄阿难答和一些忠于卜鲁罕皇后的大臣处死了,卜鲁罕皇后也被赐死。大德年间封于江陵的南平王铁木健和他母亲(济南路的蒙古八邻部族人,翰林学士、南台御史潘昂霄之女,又言是“御史大夫潘仁良之女”)被派遣居住到黄州府麻城县阎家河古城,和他已订娃娃亲的任城县弘氏(又记作剌氏)后来也去了那里,后来又娶了一个木华黎后裔札氏夫人,他们在那里生下了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第七子就是奇渥温·德基,即余屏。
答己王妃的长子元武宗海山不听星相术士预言勉强继承皇位,他加封皇妹祥哥剌吉(鲁王雕阿不剌王妃,已故鲁王帖木儿长媳)为鲁国大长公主,取代皇姑喃哥不剌(蛮子台王妃)控制鲁王家族(喃哥不剌是继她的皇姑囊家真后,元成宗封的鲁国大长公主,大德十一年新寡)。
帖木儿次子桑哥不剌(雕阿不剌亲弟弟,都是南必皇后亲叔叔家的堂弟,也是答己王妃的远房堂弟,铁木健的舅公)于元成宗时娶元成宗女普纳公主,大德政变后,答己王妃让她的女儿加封鲁国大长公主,女婿雕阿不剌封鲁王,以此控制了鲁王府。后来至顺年间元武宗次子元文宗为拉拢鲁王家族,封普纳公主为郓安大长公主,赐桑哥不剌金印,封郓安王,职千户。元统元年(1333年),授万户。元统二年(1334年)桑哥不剌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蒙古语意为“铁锅”)加封为鲁王,郓安大长公主普纳同时被加封为皇姑鲁国大长公主。此时,元成宗系的昌国公主、赵国公主家族也开始被重用,曾经反对元武宗即位的元成宗时丞相别儿怯不花等也早已被陆续起用,铁木健也从麻城回到了大都。1335年,伯颜铲除了燕铁木儿家族,即祖先发源于武平郡王国城(武国城)的“元朝宰相家”玉里伯牙吾氏,后来元东路蒙古元帅不花铁木儿(燕铁木儿的叔叔)的子孙成了明朝开国功臣(追封河间郡公俞廷玉、豫国公改封虢国公俞通海、南安侯俞通源、越巂侯赠巂国公俞通渊),他们和廖氏兄弟是明朝水师的缔造者。伯颜主政以后,骄横跋扈,废除汉化政策,将南平王铁木健及其堂兄弟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普化等人问罪缴印。其兄马札儿台、侄脱脱恐祸害家族,与曾是元明宗老师的吴直方和元惠宗联合,废除了伯颜,收回了皇权。伯颜被流放广东,中途死于南昌驿舍。脱脱被元惠宗任为中书右丞相(大丞相,宰相)。因马札儿台贪腐,脱脱辞职陪同父亲流放,两年后马札儿台去世,脱脱又回朝继续任宰相。
不久,因治理黄河、淮河、长江水患,大量征召民工,激起民怨,爆发了红巾起义。
1352年,南平王铁木健到扬州督促组建江淮行省,镇抚江淮,与皇兄宣让王帖木儿不花、皇侄镇南王孛罗不花、小皇叔吴王木南子、小皇叔济阳王泼皮等,合力平定叛乱,曾受到朝廷表彰和赏赐。不久,宰相脱脱挂帅领百万元军南下收复徐州后进军江淮,威顺王宽彻普化率诸子收复武昌,答失八都鲁进军河南,高纳麟总领南台十道军务。很快,山东、江淮、江浙、湖广、河南战事基本平定,红巾军被分别围困几大孤城。脱脱兵临高邮城下,淮甸红巾军被困濠州城,郭子兴逃入山城滁州,张士诚、方国珍等请降,郭子兴部下朱元璋败走瓦梁堡后送军资诈降,自称避难于滁州的良民。经过两年多的战乱,元朝政府国库空虚,军费严重不足,出现了绥靖派和主战派。脱脱、刘伯温等人属于主战派,被愿意请降的红巾军视为眼中钉,方国珍投降的条件直接就是要刘伯温的脑袋。脱脱见情势不妙,让刘伯温隐退,多年后,刘伯温被李善长推荐辅佐朱元璋。不久,脱脱被主和派陷害,临阵罢相,百万元军星散,很多投靠了红巾军,此消彼长,形势逆转。
驻守江淮兼镇抚江浙的铁木健,一面执行朝廷绥靖政策,派人招降滁州郭子兴部,巢湖俞廷玉、廖永忠等,一面深入敌占区探察敌情。不料,突然发病,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初七晚上去逝。其随行的女儿以荆棘杂草覆盖尸身,独自回军营报告情况。军中商议,密不发丧,待驻守各地的铁木健的几个儿子到达后再处理后事。元朝政府获悉,拨宝钞五百锭料理后事。
十三天后,郭子兴部的朱元璋冒充宣让王帖木儿不花部下犒军,用计偷袭了和州,为自己登上历史舞台赢得了起家的资本。铁木健的五个儿子早已赶到军中,为了妥善安葬铁木健,元军十万对郭子兴部发起佯攻。根据《元史》和《洪武实录》记载,朱元璋部始终不知统领元军的铁木健已病逝, 之后数月仍然以为对方主帅是铁木健,但最终也是莫名其妙消失,甚至十几年后整理档案编修《元史》时也没有留意到相关记载。
铁木健的五子处理后事期间,曾在淮河支流淝河与朱元璋遭遇,朱元璋亲领军队追赶铁氏五子,后来,五兄弟在一桥下躲过追兵。历史上,朱元璋亲自领兵的时间不多,也就是在1354年下半年从濠州出走到滁州招兵,然后在瓦梁堡、和州、采石矶、当涂、南京作战,到1356年占领南京后不再领兵出征,地点也仅在江淮地区。1363年的鄱阳湖决战是唯一一次离开南京指挥作战。所以,有余氏谱记载朱元璋亲自领兵在西南地区追赶铁氏五子,是搞错了地址,西南地区也没有“肥河”,朱元璋也从没到过西南地区。
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和干女婿朱元璋继承了正副都统帅。四月,元朝任命原大断事官、江淮行省左丞相福寿为南台御史,他是1352年高太尉告老后的继任者,也是铁木健去逝数月后江浙地区最高长官,和镇南王孛罗不花负责招抚张士诚及清剿叛军,铁木健的小皇叔济阳王泼皮协助他守卫集庆路(南京)城门。次年城破时,福寿战死,泼皮失踪。1356年,孛罗不花及王妃被俘,投水自杀。76岁的高太尉(高纳麟)复出,在绍兴重组南台,带领袭封的镇南王大圣奴(孛罗不花之子)转战浙江、江西。1359年,信州(今上饶市)城破,末代镇南王大圣奴战死,高太尉从水路逃回天津,皇太子出迎,不久高太尉病逝于天津。自此,元朝政府军主力基本散尽,此后主要依靠地方军阀和义兵武装与红巾军作战。
铁木健的部份子女在1355年到达淮甸济州附近各州县,三年后,于1359年左右离开下邳,奉命到河南南阳府任职。此后近十年间,铁木健的九子一女均在南阳府各州县任职,包括长孙思贤职任南阳府裕州叶县(怯薛丹领军)。南阳府成为家族的第二故乡,1379年,庚十姑奇渥温·德仙(铁金莲、余寿英)从四川重庆经麻城回到南阳祝家庄,卒葬于此。
关于余屏几兄弟在南阳期间的职任情况,资料不多,各说不一,惟余子俊诗“在昔英雄偏烈烈”略显不凡,主要应负责元朝枢密院派遣工作,负责督察军务和情报工作。当时,元朝政府军已瓦解,主要是依靠地主武装和地方组织的义兵抵抗红巾起义军。因与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属同宗和工作关系,两家来往密切,在孛罗帖木儿与察罕帖木儿及扩廓帖木儿的斗争中处于中立,虽然孛罗帖木儿是1360年后惟一代表尼鲁温皇族的地方大兵团武装,为了统战的需要,为了元朝的政治利益,只能劝和,何况扩廓还是与帝党相争的太子党。直到扩廓公然不听从元惠宗和爱猷太子的命令时,余屏几兄弟只得支持当时的所谓“关中五军阀”,直到扩廓承担起军事大任,但元朝大势已去,又经半年周旋,终因李思齐投降,扩廓所部元军彻底退出中原。在三面被围的情况下,余屏几兄弟只得随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孛罗帖木儿遗属经明朝与明夏缓冲地带的神农架、汉水流域逃散。
泸州分手之初,铁氏改余氏十兄妹隐居于中江流域泸县、内江县、荣县龙潭场、荣县于佳乡、富顺县、资中县等州县,有的辗转到了宜宾县、冕宁县、泸定县和长寿县,少数到达大理腾冲府。余屏从中江支流荣溪河到荣县,然后到达现荣县于佳乡隐居。先后又曾到乐山、长寿等地隐居。洪武十二年(1379年)沿荣县于佳乡越溪河迁居到仁寿县即今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一带隐居。1392年,答失八都鲁家族的月鲁帖木儿在建昌(今西昌)聚结一万多人反明,余氏家族部份子孙参与了战争,明朝派柱国大将军蓝玉亲征,兵败后,余氏子孙开始了二次分散,向成都、遂宁、洪雅、眉山、乐山、叙永、隆昌、荣昌、彭水、巴南、壁山、垫江、武隆、黔江、秀山、涪陵、丰都等川内各地分迁,其中隐居荣县龙潭场的庚九公余方(奇渥温·德兴,铁承英,余德兴,号修龙)的五个儿子分别分散荣县、威远、富顺、犍为、眉山五地,威远的就是威远县严陵镇的余氏家族,眉山的一支后来去向不明;庚七公余屏的子孙也分散各地,但部份随同其他支系一起,和曾经受南平王铁木健恩惠的皇族亲戚俞氏家族(玉里伯牙吾氏)达成策略联宗,他们有的留在了西昌、乐山等地。
余氏和俞氏联宗后,以元朝宰相家的元朝东路蒙古元帅不花铁木儿为共同父亲,写作“铁木见”,膺赠“两平王”代替“南平王“,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是不花铁木儿四十岁后生育的独子,俞廷玉以铁木健的长子身份取代1379年已带领部份子女回麻城的秀一公余清(奇渥温·德望改铁承良),俞廷玉改为”““俞鼎元”或“俞德元”,余氏其余八子一女按 “元朝真辅弼、有意自兴隆”字序重新改名(余屏改为余德意),祖先发源地以《元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记载的”“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部族”(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白塔子北部,因不花铁木儿封武平郡王,武平城为郡国王城,故又称“武国城”。元朝属辽阳行省大宁路,即青神余氏谱所谓的“辽阳家山”)为准,封地按俞氏四世祖忽鲁速蛮(钦察国王曲出为一世祖,辽朝时从武国城始迁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玉里伯里山并建立钦察王国,历四代国王)所封句容郡王的南京江宁府东门外九华山下句容(市)石狮(镇)玉石栏杆,原来的江陵府(南平)改为江宁府,那里是俞氏祖先几代先祖荣封句容郡王、扬王、升王之地,另有太平王在当涂县、溧阳王在溧阳县,武平郡王在辽阳川州、高州、兴中州之间的武平城。江宁府句容有四世忽鲁速蛮、五世班都察、六世土土哈、七世不花铁木儿、八世俞廷玉等至少五代祖先墓地,九世俞通渊后来也卒葬于此。俞氏的六世祖土土哈、七世伯祖床兀兒为元朝驸马,九世有为元文宗养子和元惠宗皇后的。
又经过两百年左右,大约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因为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原因,部份余氏子孙从四川迁到了云南、贵州地区。而最大的一次迁徒,是1644年张献忠入川时的甲申之乱,几乎所有余氏子孙都离开了四川老家,威远城区的余氏也逃难到了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仅一支随官府到了嘉定府乐山。后来,威远到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的部份余氏子孙从贵州转迁云南,部份陆续回到威远,部份至今留在了贵州各地。康熙三十三年,清政府发布湖广填四川移民诏,部份秀一公余清后裔迁入四川,其中有一支到了威远县的两河镇定居,他们之前已融入到其他余氏家族之中,携带有“铁氏祖龛”为证。
康熙十八年,清政府取消俞氏建昌越嶲世袭将军资格。俞氏随即和余氏展开家谱交流,到咸丰年间,俞绩昌按照青神、威远、犍为等地余氏谱,将原来的明朝仁宣年间十世祖俞海、俞靖修成的俞氏谱与余氏谱统一,共祖改成铁木健,封王改为南平王,发源地仍然记作“武国城”,南京东门外祖先封地照旧,增加支系分迁湖广麻城。后又经同治、光绪和民国年间续修。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国家文史部门组织立项考证后,俞体福等人组织重修《玉里伯牙吾氏家乘》,自此和余氏谱分清关系,但出于亲戚关系和历史渊缘,两姓仍然保持文化交流。
四、墓园情况。
余屏,先后娶周氏、肖氏、王氏、黄氏、欧阳氏、韩氏、杨氏、张氏八位夫人。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当时政治原因避难隐居陵阳,落业于汪家场大肚河。直系家属前几代建有古地石板场、洪武寨。
谱记余屏去世后,葬于洪武寨宅后铁门山丙山壬向延及数边,肖氏、欧阳氏、韩氏、杨氏及后裔东仁(周氏)、茂高、茂选等也合葬于此。另四位夫人葬地:周氏湖南湘东,王氏犍为,黄氏夹江,张氏重庆长寿。
谱记余屛墓地位于仁寿县渣家场碗厂沟(现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墓地,至下而上,七平台;至上而下四平台;北边九弯十山峰,坟山与十山峰相对高度基本一致。坟山顶与十山峰之间有条碗厂沟,东二十余公里铁门坎河水流经正坡山下石板庙形成半圆弧形沙沱,流入西边铁马桥,汇入越溪河(威远县界内)、拥斯茫河(荣县界内)、茫溪河(井研县界内)。越溪河起源于铁山山脉,流入宜宾境内,全长150公里左右。石板庙沙沱,当地人称九龙盘龟。石板庙位于龟头,坟山山顶位于龟尾。墓园五亩左右,余屏居中,左右是他的妻室及后裔。墓地头顶巨石,形如鸡冠,刻有四十五公分的四个大字:余氏祖塚。当地流传有首诗:头顶鸡冠石,脚踏五梅花。葬在此地人,必是帝王家。墓前六米远处,有一天然石,高2.7米,长4.5米,自成半月形凤颈石。余屏墓左右为陪葬墓室,一连三室。每室长4米,宽1米,高2米。中室过道壁上分别刻有神牌、蒙古包、弓箭及各种混合图案,左右壁分别刻有双耳花瓶,上部如土陶酒灌的颈口,形如宫廷双耳酒壶。
谱记余屛后裔余子伦弃业移居富家场锣鼓堂,居于厥后。余应怀、应良将大肚河卖与幸家,保留铁门坎之坟山熟荒二分托幸家照看。坟山左右以大水沟为界,上齐山,下抵河坎。余应怀、应良及后裔移居五皇场大凼沟报粮安插至今。
余氏后裔,皆知铁门坎是余氏塚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二级会员

积分
31
正义之剑 发表于 2021-8-20 2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希望多发这样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19: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网络上哪个研究族史就骂成一片,本人作为家族互联网负责人一直致力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我们不允许诋毁家族,但也必须尊重事实;我们应允许百家争鸣,绝不允许封堵视听!秉承这样原责,大家可发出自己研究成果论文,族人在下面作指正评论,评论越多自然就是与大部族人家谱吻合,家族认可度也就最高了。这样有效收集家谱吻合度及族人意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讨论族史分争,让族史研究有一个好的环境,族史研究我们摆出证据一切由族人来评!!
在此希望大家为家族名声考虑,不要再去怒怼对方,请大家共同来听族人民意!
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找到我们的共同点,共通点,只要是铁木键子孙我们就是一家人!年代久远所以我们族谱不可能一模一样,经历长期的战乱及口口相传后再写出来们族谱肯定各有所长,造成了今天分手诗句数不等,族谱意思各有所达,但这又何尝不是老祖先零散记忆的表达呢?相信我们收集了这些信息汇总后一定能找到真相!在此之前大家不必吹毛求疵,我们求大同存小异,只要是铁木键子孙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应该互怼起纷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